每日热文:27年!徐汇这位“中国好人”用一份手艺留住了家门口的“微服务”

来源:上海徐汇 | 时间:2023-03-24 14:52:25

“徐师傅,伞坏了可以重新装一个骨架吗?”

"徐师傅,衣服拉链坏掉了,我拿到你这里修一修。"


(相关资料图)

“徐师傅良心价!”

“徐师傅,明天去雷锋亭吗?”

“徐师傅,你帮我磨一磨这个剪子。”

在康健街道康缨菜市场这个6平方米的维修小铺前,总是熙熙攘攘站满了老熟人。维修小铺的主人徐振华,麻利又细致地修好了一件外套的拉链,还顺手把衣服主人没有发现坏了的拉链头也换成了新的。

这是徐振华来到康健的第27年,也是他连续参加街道组织的学雷锋活动的第26年,这26年间,在小区、在广场都能看到他义务为社区居民服务的身影。

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雷锋亭“天天见”“周周办”服务活动“吹响”集结号以来,徐振华又作为“雷锋侠”,每周如约而至,从不间断。无论修伞、修鞋、修拉链、修家电......在徐振华手里,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是修不好的,实在遇到难修的,他就带回家去慢慢琢磨,修好了再物归原主。久而久之,大家都亲切地称这位热情、认真、手艺还好的徐师傅为“康健活雷锋”。为此,徐振华还曾获评2013年度“中国好人”。

“中国好人”徐振华

在摸索中钻研

用老自行车“改出”新人生

说到徐振华那被大家连连称赞的手艺,就不得不说到他年少的经历。徐振华的老家在苏北新沂,他到上海来之前,在老家编过花篮、卖过凉席、做过木匠,跟着师傅学过修家电,每一样他都能做得有模有样。“不要捣糨糊,真心真意做好事情,就能干什么像什么。”后来,他又跟着表哥学习了修鞋,学了一周,用自己不多的积蓄买了一个修鞋机器,开始自己在家琢磨,慢慢地,还真自己摸索出了一些门道。

30岁那年,为了维持生计,3级肢残的他,用废旧的大自行车改装了一辆手摇残疾车,带上修鞋的机器和几块煎饼,一路风餐露宿,路行25天,只身一人“摇”到了上海。在上海各处转悠了一个月,起初,他靠着修自行车维持生活,后来在一次刮大风的时候,他在路上捡了几把吹坏的伞,又琢磨起了修伞,甚至还到码头的修伞师傅旁边看了整整一夜,他说:“我之前做过木匠,很多东西是相通的,多琢磨琢磨自然就会了。”

攻克“疑难杂症”

成为“万能修理师”

后来,他辗转来到康健街道,在康缨菜场租了个维修摊,每天起早贪黑。作为一个行动不便的残疾人,修修补补虽然收入少,但是他想靠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。徐振华骨子里藏着一种爱钻研、爱琢磨的劲儿,他一边做,一边研究,攻克各种“疑难杂症”,力求把这些在他手里“复活”的东西尽量也能“复原”。

他开始从器具入手,用自己现有的小零件组装了一些修补便利的小工具,还自己发明了一个“拉链插头修复器”,用它修好的拉链,完全看不出修补的痕迹。“这个插头坏了,要是直接缝上一条线,衣服就破相了,用这个机器把坏的地方烫一烫,然后再把插头重新装上,就又跟原来一样了。”他一边演示,一边认真地讲解道。

坚守二十余年

做一颗“永不生锈的螺丝钉”

除了做工精、手艺好,公道的价格也是徐振华受到大家欢迎的原因之一。换衣服拷钮一块钱,旅行箱包换拉链五块钱,小修小补不要钱,老弱病残免费修......多年来,虽然自己也是几块几块地挣钱,而且还要维持生计、支付房租等等,但价格还是一如既往便宜,几乎没有上涨过。在他看来,拿来修修补补的都是旧东西,收钱多了对顾客来说不值得。

住康缨菜场附近小区的陈阿姨,就是他的常客。二十多年来,家里东西的小零小件坏了,都让他给“救活了”,平常简单磨个剪刀、换个插头什么的,徐振华也从不收陈阿姨的钱。“现在这些小零小件的东西,真的没人做,找不到。”陈阿姨说道。还有的顾客是专门从闵行赶过来的,也是听邻居说康健有位徐师傅,手艺又好价格又便宜,“管还原还管耐用”是他对客人的承诺。

徐振华面对客人总是笑嘻嘻的,时间一长,大家都变成了老熟人,街坊邻里们也尽力为他减轻负担,经常有居民给他送来螺丝、纽扣等维修所需的零配件,社区也为他送来了生活所需的物品。就是这样的“双向奔赴”让徐振华感受到了大上海的温度,在康健一待就是27年,而他也一直尽自己所能回馈着这份温暖,为大家留住了家门口“小修小补”的烟火气。

标签:

业界
移动互联网

©2003-2020 CMS科技网 版权所有       联系邮箱:51 46 76 11 3 @qq.com   浙ICP备2022016517号-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