矿渣场变公园!推动传统矿山转型,湖南企业走出新路子

来源:新湖南 | 时间:2025-11-19 22:16:54

湖南日报11月19日讯(全媒体记者 郑旋 通讯员 李剑锋 陈晓娇)曾经“灰头土脸”的矿区如今披绿叠翠,工人远程操控智能铲运机与自动化凿岩机进行井下作业,AI智能监控和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安全生产各作业场景……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绿色矿山现场交流会上,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(简称“柿竹园”)的生态修复与资源循环利用成果,引发关注。

(“全国五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”之一柿竹园。通讯员 供图)


(资料图片)

近年来,矿业企业面对富矿枯竭、低品位共伴生矿开发难度大、环保压力加剧等转型共性难题。作为“全国五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”之一,柿竹园长期开展“多金属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”科技攻关,将多金属矿中钨回收率从26.8%提升至70%以上,盘活低品位伴生矿资源超亿吨,尾矿伴生萤石回收率从不足30%提高到65%以上,年减少尾砂排放15%以上,锡资源从无到有实现产业化回收,产品谱系由最初的3种扩展至7种,资源增储上产取得显著成效。

为推动传统矿山转型,柿竹园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推进智能矿山建设,构建起“采矿远程遥控、选矿全流程自动化、固定装备无人值守、生产管理系统数字化集成”的智能化运营体系,让井下作业人员减少一半,采矿量增加3倍,采矿效率提升6倍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柿竹园复杂难选多金属矿钼、铋、萤石综合回收率分别达到76%、66%、65%,锡、铁、硫等伴生资源综合回收效率显著增强。

(柿竹园东波采矿场井下智能操控平台。通讯员 供图)

“过去十几年,我们持续投入,累计完成25项生态修复工程。”柿竹园有关负责人介绍,通过建设矿山公园、博物馆,推进“三供一业”改造,打造滨河风光带和五个社区小公园,厂区实现“推窗见绿、出门入园”。

(柿竹园国家矿山公园一景。通讯员 供图)

当前,柿竹园全力推进万吨技改采选尾项目,将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重构采矿剥离、选矿加工、尾水回用、尾矿存储模式,进一步提升低品位矿石利用率、减少尾矿排放。

作者:郑旋

责编:奉永成

一审:奉永成

二审:胡宇芬

三审:李伟锋

来源: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

标签: 快讯

业界
移动互联网

©2003-2020 CMS科技网 版权所有       联系邮箱:51 46 76 11 3 @qq.com   浙ICP备2022016517号-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