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丹:蓄力多年,再次起跳

来源:界外编辑部 | 时间:2023-07-10 11:06:18

在你合作过的伙伴当中,有谁是十年未见但一牵手就能找到默契和治愈的感觉?


(资料图片)

张丹说,她和张昊就是这样。

退役后的十年,张丹和老搭档张昊鲜少联络,她坦言,自己在当时选择退役和张昊是存在一些关系的。舞台剧《踏冰逐梦》给了两人再次合作的契机,张丹的内心一直在犯嘀咕,毕竟十年没有牵手,期间张昊还换过几次搭档,“我们再在冰面上拉手会不会有点陌生,会不会不好意思,我们的默契还在吗?”

张丹给张昊拨通了电话,张昊一口就答应了。

文/李晓天

“嗨!丹丹。”上冰前,张昊在休息室见到张丹,和从前一样跟她打招呼。

张昊满脸笑容地接受采访,他对在场记者指了指自己的肚子,退役之后,身材管理成了他的难题。尽管身材有些走样,但上了冰,他们的感觉一如往常。

“你的手变肉了”,毕竟是搭在一起十几年的手,张丹太了解自己的同伴,他们的默契依旧,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,很多动作都没法完成,但他们在冰上的感觉还和十几年前一致,“他一抬手、一发力,我就知道要做什么。”

这种默契,源自于十四年冰上训练培养起来的信任。张丹还记得自己与张昊第一次拉手上冰时候的样子,当时练单人滑成绩也不错的张丹被要求跟张昊搭档训练双人滑。她的训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:她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动作到不到位,还要和搭档同拍,对于张丹来说,像是开启了两个项目的训练。

搭档无疑是双人滑中最重要的一环,张丹当时还是瘦弱的小女孩,但张昊已经是队里个子最高块头最大的男选手了。第一次被通知要跟张昊拉着手一块滑冰的张丹内心满是胆怯:“突然给我配了个年纪稍长的搭档,不像完全同龄的小孩能玩玩闹闹,我不知道要跟他说什么话,也不知道我未来会面对什么。”

直到1998年世青赛,原本是来感受大赛氛围的张丹张昊,击败一众好手,站到了最高领奖台。那是张丹第一次站在国际赛事的领奖台看升国旗,张丹想起自己练花滑以来所受的委屈:从看着别的小朋友放学都能去玩而自己只能去训练,到每次训练结束回家后张丹都会偷偷在被窝里哭上一会;从被要求转双人滑的不解,到跟张昊说不上话只能默默地听从安排。

国歌响起的那一刻,张丹的眼泪夺眶而出,她突然意识到再多的辛苦换来这一刻的成就感也是值得的。

命运选择了张丹,而张丹也欣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。

张丹喜欢将自己练习双人滑的经历形容为“打怪升级”,一路练习更高难度的动作,一路取得更好的成绩。而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,张丹的双人滑练习也变得不那么枯燥了,成功后短暂的喜悦,可以抵消枯燥训练所带来的负能量。

对于所有在升级打怪路上的运动员来说,奥运会是他们共同的“最终boss”在这最后一道关卡,张丹张昊留下了运动生涯中最大的遗憾。

2006年都灵,本是张丹张昊最有希望的一届冬奥会,队友申雪赵宏博因为伤病提前退出争冠行列,张丹张昊攻克当时技术难度最高的双人动作“抛四周跳”,只要二人在决赛中完成这个动作,金牌几乎是囊中之物。

决赛,帕拉维拉体育馆,张丹在场边觉得有些喘不过气,她心里越想复习动作的技术要点就越难静下心来,中国同胞的加油声、教练席所有人笃定的目光以及赛前外界的“过度关心”,这一切都让张丹感到窒息。

“那种压力就好像,如果我拿不到金牌,我就成了一个loser”。

重压之下的张丹赛前开始沉默,她“关闭”了与周围所有人交流的开关,紧张到浑身发抖。而随着《龙的传人》音乐响起,满身无形包袱的张丹上场了。前半段张丹舒展优雅,但就在“抛四周跳”的过程中,张昊抛起张丹,空中的张丹未能转满四周便膝盖着地,狠狠摔向一旁的护墙。

那一刻全场发出一阵惊呼,张丹大脑一片空白,似乎命运跟自己开了个玩笑,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。那一摔过后,张丹内心天人交战,是就此退场还是继续比赛?

两分钟后,张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:带伤上场。在全场观众热烈的欢呼声中,两人完成了全部动作,最终拿下了一枚宝贵的银牌。

宣布二人分数的那一刻,张丹是愣住的,受伤后缠着绷带的张丹对成绩已然是“放弃了”,觉得能完赛就很好了。确定分数能够拿下银牌后,张昊激动的抱起张丹,一直将张丹抱上了领奖台,这一幕也成为冬奥历史上的经典一幕流传至今。

唯一最有希望冲击金牌的一届冬奥会匆匆落幕,但奥运带来的余波仍不断影响着张丹,甚至让她做出了退役的决定。

退役的原因简单却也复杂,简单在各方面条件都不支持张丹再进一步;复杂在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张丹一度觉得,自己说什么、做什么都不合适。都灵奥运结束回国后,这对老搭档发生了摩擦和矛盾。

“我们搭档了这么多年,我觉得以我的性格,遇到什么问题可以一起去面对,但是张昊想的比较长远,因为男生的运动寿命本来就会比女生更长一些,他想他的运动生涯能走的更长远。所以在训练状态不好的时候,两个人就会起冲突。这也是导致我们无法继续走下去的原因。”

产生冲突后,张丹跟教练姚滨有过一次长谈,张丹很难接受,自己明明还有一颗想继续的心,却很难再走下去,教练客观分析了当时的情况:下届奥运取得突破拿到金牌,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。拿不到金牌,那她的坚持就没有意义,她想,在成绩比较好,又年轻,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生活的时候离开花滑,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。

张丹自诩是个理智的人,在认清这些现实之后,她做出了退役的决定。

在退役后的一年里,张丹拒绝了跟花滑相关的一切——不看比赛、不关注选手、回避新闻和报道,尤其“排斥”跟张昊联络,花滑的圈子里,张丹这个人似乎彻底消失了。

退役后的张丹,滑雪、旅行,随心所欲地休息了整整一年,充沛的休息和放松并没有让心中迷茫消散,一年后没,这种迷茫在张丹心里到了一个峰值:不滑冰了我到底还能做什么?坚持了这么多年的滑冰,而且一度达到过世界最高水平,完全放弃是不是有点可惜?

在这一点点不甘的驱使下,张丹拥有了现在的万域芳菲花滑基地,这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冬奥规格的花滑冰场,也是张丹现在最重要的事业支柱。

这家冰场,张丹的老公殷悦也参与了经营。说来也巧,张丹退役后在微博私信中收到了殷悦的留言,出于礼貌张丹回复了,两人聊了一阵殷悦就约张丹一同滑雪。

“我们认识两三个月就结婚了,可能外人看来这么短时间就结婚很惊讶,但是我当时就觉得好像跟他认识很久了一样,非常自然就觉得他就是跟我相伴一生的那个人。”张丹说。

认识殷悦之后,张丹改变了很多。运动员时期的张丹总习惯封闭自己,活在一个小范围的舒适圈里,甚至赛后采访绝大多数都是张昊发言,张丹站在一旁附和;认识殷悦之后,张丹才意识到结识更多朋友的重要性——“我以前是不愿意跟我不熟悉的人打交道,现在是什么人我都愿意聊聊看。”

张丹给殷悦的定位是——牵着我手的人,未来女儿长大了两人还要相伴一生。

而有了女儿之后,张丹更是把绝大多数心思放在了培养女儿身上。两人的女儿也在练习花滑,张丹说以前条件那么艰苦都撑下来了,没道理现在条件越来越好却教不出好苗子了,有时候张丹也会在女儿身上看到自己当初的影子——那个做成了一个难度动作就激动的向周围人展示的运动员张丹。

但如今的张丹再回看当初,无论是都灵的失利还是与搭档拆对,都觉得是人生财富——“都灵那次很复杂,有遗憾也有收获,当时我太年轻太想证明自己,如果能够轻松一点去应对,或许又是不一样的结局。”

而对于搭档张昊,张丹则充满感恩,“没有张昊就没有今天的张丹。”排练前张丹的心里不停打鼓,过往的恩怨浮现在她脑海,已经很多年没有主动联系过张昊了,他身边的搭档也换了好几个,但当两人一同牵手上冰,张丹终于放下心来。

张昊还是过去那个永远在身后以保护她为首要任务的搭档,而一起滑冰所带来的治愈的感觉,是其他任何事情都无法取代的,“那种治愈,是跟过往的自己和解,是跟青春记忆里的自己重新say hi,是只有自己才能明白的感觉。”

标签:

业界
移动互联网

©2003-2020 CMS科技网 版权所有       联系邮箱:51 46 76 11 3 @qq.com   浙ICP备2022016517号-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