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银行:西部一枝花不香了

来源:优财一号 | 时间:2025-11-09 13:52:35


【资料图】

被视为中国西部最具成长性的上市城商行——成都银行,突然不香了。  三季度,受基金债券价格下跌和非息收入下降的拖累,成都银行业绩大变脸。  第三季度,成都银行营收下降2.92%,净利润趴窝,仅微增0.17%,远低于市场预期。前三季度,由于非息收入大降16.52%,直接拖累了成都银行的营收。  这其中,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上年同期的3.7亿元变为浮亏1.84亿元,显示出在基金和债券投资方面,成都银行栽了大跟头。  看来,想靠非息收入和投资收益来实现“第二增长曲线”和收入多元化,这条路对成都银行而言,难于上青天。  非息收入塌了,成都银行只能通过降低拨备,释放利润。三季度末成都银行拨备覆盖率降到了433%,比去年底大降46个百分点。  三季报发布后,成都银行股价重挫。  这几年,靠着信贷投放和规模高速扩张,成都银行和资本市场投资人,赚的盆满钵满。但随着成都银行对信贷和规模扩张这条老路的依赖越来越大,市场和投资者也开始忧心忡忡。  依靠凶猛放贷和吸储,今年三季度末,成都银行资产规模已逼近1.4万亿,比上年末增长10.81%,同比更是增长13.4%。  这其中,贷款同比增长17.8%,而对公贷款增速更是高达19%。仅2025上半年就新增贷款1049亿元,其中对公贷款半年新增规模就高达974亿元。  在信贷投放大扩张的推动下,今年前三季度,成都银行利息净收入147亿元,同比增幅8.23%,占总营收的比重超过83%。  此外,在2022-2024这过去三年,成都银行利息净收入在营收中的比重也都连续超过80%。  所以,在放贷和规模扩张这条路上,成都银行一刻也不能停。一旦放贷规模跟不上,净利息收入立马掉链子,业绩神话就难以为继。  为了追求资金的高效率运用,今年上半年,成都银行甚至把存贷比干到了88.27%。今年三季度末,存贷比继续维持在85.91%的高位。  此前的2024年末和2023年末,成都银行的存贷比也分别为87.33%和83.20%,都在高位。  存贷比是个什么意思呢,就是银行贷款总额和存款总额的比值(贷款总额/存款总额)。比如成都银行上半年存贷比88.27%,就相当于每存进100元钱,成都银行就贷出去88.27元。  因此,存贷比越高,一方面反映了银行“用存款放贷款”的资金运用效率越高,但通常也意味着银行的流动性越紧,同时也意味着对存款的渴求程度越高,吸收新存款的难度越大,负债端的压力也越大。  这几年,银行利率整体下行明显。但公开信息显示:  虽然成都银行宣称从2022年后多次降低存款挂牌利率,可成都银行的客户存款利率却是节节高:2021年为1.98%,2022年为2.15%,2023年升至2.23%,2024年上半年为2.21%。  原因在于成都银行的存款客户更精明了。他们正通过不断增加定期存款变着法子薅成都银行的“羊毛”。  公开信息还显示,在成都银行的负债中,存款占比超过77%。而存款中定期存款占比又特别高,超过了71%。  这直接导致成都银行付息成本大增。2025年上半年,成都银行存量定期存款平均付息利率高达2.67%。  而全国银行间一年期同业拆借利率,却已从两年前的2.7%快速降到1.65%。  这意味着,成都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整整比市场负债利率高了1.02个百分点。  看上图,成都银行定期存款高达6871亿,这意味着每年要比别人白白多付出大约70亿的定期存款利息。而且毫无办法,只能眼睁睁等它们到期后才能重新定价。  而相比之下,成都银行的贷款利率,却在一年之内甚至每个季度都随着利率降低重新快速定价。  如此一来,在负债端,成都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居高不下,而资产端的贷款利率却在快速下降,利润被挤压的苦不堪言。只能不断扩大贷款规模,以量换价,才能保住营收和利润规模。  但是,如果继续扩大贷款规模,势必会消耗更多的资本金。  而从眼下的资本充足率指标看,成都银行已经越来越吃力了,体内的血条消耗太快,快不够用了。  2025年2月,成都银行通过80亿元可转债强赎转股,在一定程度补充了核心一级资本,但还远远不够。  今年三季度,成都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已经从去年底的9.07%降到了8.77%,对放贷规模如此彪悍的成都银行而言,如此低的核充率,已经降无可降。  那剩下一条路,就是继续发债补血。但频繁发债,会推高债券利率,侵蚀利润。  对当下的成都银行而言,确实有点进退维谷的味道。而下面的三列数据,也颇能说明问题:  2022-2024这3年间,靠着凶猛放贷和资产规模快速扩张,成都银行营收同比分别增长13.14%、7.22%、5.89%,利息净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.54%、6.87%、4.57%,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8.24%、16.22%、10.17%。  看到了吗,营收、利息净收入、净利润这三项关键指标,增速都在持续下滑。  而更关键的追问是:未来如果继续走规模扩张的老路,成都银行的成长性又从何而来?  不久前。成都银行刚换了董事长,行长也是才刚换一年多的新人,新上任的两位掌舵人黄建军、徐登义都是在银行从业多年的老将。  未来,成都银行是继续走规模扩张的老路还是蹚出一条新路,就看黄建军和徐登义的抉择了,优财一号也将持续关注。
业界
移动互联网

©2003-2020 CMS科技网 版权所有       联系邮箱:51 46 76 11 3 @qq.com   浙ICP备2022016517号-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