奋战在援派一线·雄安挂职篇

来源:京报网 | 时间:2023-06-20 15:20:06

【编者按】

“未来之城”雄安新区拔节生长,短短6年书写奇迹。万千建设者担负着“开路先锋”的重任。这其中,就有北京挂职干部的身影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2021年9月以来,13名北京市第四批赴雄安新区挂职干部,扎根这片热土,坚持挂职就是任职,争做发展的主角,从“零基础”到行家里手,从只管“一条线”到要管“一大片”,在解锁新能力、收获新成长的同时,为雄安新区建设发展贡献了北京力量。

与雄安一道拔节生长

在雄安挂职期间,北京干部张岩的工作广受好评。高分挂职答卷背后是全情投入和近乎严苛的自我要求。直接参与“千年大计、国家大事”,张岩与雄安一道拔节生长。回忆这段难忘历程,他说:“我收获的,远比付出的多。”

参加第九届国际地下空间开发大会间隙,张岩与与会者交流

在雄安,许多挂职干部面临的是“从零开始”的挑战,张岩也不例外。此前,他在北京保障房中心工作,主要负责投融资、工程建设、增配商业运营等;在雄安,他参与的工作涵盖水利水务、白洋淀生态治理、防汛排涝、园林草原管理等各个方面,很多事都是第一次上手。

“头上多点书卷气,脚上多点泥土气,才能把工作做好。”张岩把学习作为当务之急,开启了“白天工作、晚上进修”模式。挂职期间,他几乎每个工作日的夜晚和周末都在学习中度过,上网课、啃大部头的专业书、翻阅会议纪要和历史卷宗……在加紧补齐专业知识、学习优秀经验的同时,他主动向从事过相关工作的前辈、同事请教,也在实际工作中学,用双脚丈量每个主管的项目。

很快,张岩就进入角色,调度工作时指出的问题一针见血,总有人误以为他在北京就从事相关工作。在他推动下,新区防洪排涝工程汛前高质量完成,城市水电气热汛等多项民生工作扎实开展,公园绿地、环境卫生等行业运营质量切实提高。他还以身作则,坚持一线工作一线办,聚焦民情办实事。“挂职期间,我参与的防汛、燃气安全等工作,没有发生一起事故。”张岩说。

新区日新月异。每个来这里工作的人都要快速切换频道、不断解锁新技能。2022年,雄安新区成立现代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,张岩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,同时兼任新区城市综合管理事业中心第一任党支部书记,牵头负责城市管理相关工作。地下空间管理成了重中之重。“预计到2035年,全新区地下空间建设面积将达到约6100万平方米。”张岩说。

工作难度之大,不仅因为“从0到1”,更在于工作标准之高,放眼全国没有经验可循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“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,不要留历史遗憾”的嘱托,张岩牵头组建了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、“八一勋章”获得者钱七虎院士为核心的“1+1+N”专业技术团队,紧紧围绕《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(2018-2035年)》提出的“有序利用地下空间,构建功能复合、互联互通、上下协调的地下空间体系,实现城市空间立体化发展”总体要求,开展雄安新区地下空间利用的研究工作。

统一地下标高等技术标准、以思维导图形式系统梳理研究项目、以人的行为习惯指引规划建设并提炼地下空间使用的行为场景范例、以数字孪生技术模拟工程确保后期准确实施……在张岩主导下,一项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为新区地下空间管理建设奠基铺路。

在“一人多岗、一岗多责”的高强度、高难度工作任务历练下,张岩不仅能干“一条线”,也能管“一大片”,“弹钢琴”统筹协调的水平全面提升。

与新区共同成长的同时,张岩等挂职干部和当地干部干在一起、苦在一起、融在一起,难分彼此。挂职到期,同事们在送给他的画册里,一笔一划写下祝福,字字流露出深情厚谊——“您太累了,希望您好好休息”“山水一程,亦师亦友”“雄安千年,人生万年”。

离开前,最后一次站在雄安新区土地上,看着塔吊林立、热火朝天的场面,张岩默默许下心愿,“我将带着新区给予我的工作作风和精神财富,走好忠诚担当、履职尽责的新时代长征路。”

解“三无”难题打造“无围墙党校”

“一张白纸”上,平地起新城。“雄安的许多工作是‘从0到N’,起笔就是世界眼光、国际标准。”在雄安新区工作近两年,北京干部刘珍君发出这样的感慨,担任新区工委党校副校长期间,她破解“三无”难题,打造“无围墙党校”,助力新区基础骨干干部队伍建设。

刘珍君(中)和新区工委党校的同事们

“没有办校实体、没有专职老师、没有固定教室,新区工委党校可以说是‘三无党校’,只是挂牌机构,工作人员仅有两三个。”刘珍君很快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挑战——新区建设如火如荼,用人之际,正需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,但工学矛盾突出,如何才能适应新区发展需求,打造符合雄安标准的党校?

实干的人从来没有时间抱怨。各种压力下,刘珍君逼着自己做“能为无米之炊”的“巧妇”,提出“无围墙党校”概念。“这是因为雄安新区有许多重大项目,还有许多具备雄安精神的拓荒者。”刘珍君说,亲眼所见胜过万语千言。雄安这座城本身就是课堂,优秀的建设者都是老师,每次攻坚克难都是实践教材。

她带领团队开发“一核五元”课程体系,打造80余门课程、编印6套系列教材、设计40多个现场教学点。来自各地的学员走进“雄安门”,来到塔吊林立的建设现场、走进苍翠茂盛的“千年秀林”,近距离“触摸”雄安发展的脉搏。雄安年轻干部在田间地头、排涝现场、信访一线、项目工地、疏解单位、回迁群众中实战实训、学真本领。

很快,在刘珍君的推动下,新区工委党校以素质提升工程为抓手,全面实施“铸魂、赋能、强基、塑风”四项计划,构建全覆盖、纵深式、常态化干部教育培训体系。她创建的青年雄才大学堂、青年干部理论送教团、六地联动读书分享会等干教品牌,既帮助干部“解近渴”破解本领恐慌,也帮助他们“充电”“蓄能”,强化理论武装、打开视野格局、提高能力素质。

党校走上正轨,刘珍君又自我加压,创新在岗培训机制,举办新区设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、长时间、系统性的中青班,培训干部66人,覆盖新区建设发展的重要岗位。办班4个月,采取分时分段、线上+线下、“夜校+周末课堂”等方式,边工作边培训,确保疫情期间学习不断档,使新区领导等走上讲台,甄选导师全程帮带,仅线下就安排了105个环节课程。压力之下,刘珍君几乎很少在12点前睡觉,头发也白了,但她倍感充实,“我也跟着学员们全方位地上了一次特殊的中青班。”

热爱催人奋进,家人的支持更成为她攻坚克难的铠甲。挂职期间,聚少离多,刘珍君成了孩子们“手机里的妈妈”。小儿子曾抱着她的腿不让她离家,大女儿曾埋怨她故意不和她说话。但渐渐地,孩子们知道妈妈去的地方叫雄安,有许多人正和妈妈一起帮助它长大。孩子们终于理解了妈妈,为“挂职妈妈”骄傲,在作文里写下“将来我要像妈妈一样,建设国家。”

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当初的“三无党校”如今已经成长为干部教育培训的“雄安范本”。有领导给出了“新区工委党校创造了全国干部教育培训的雄安质量”的高度评价。新区工委党校今年还被评为河北省党校系统“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”十佳先进集体。

每每想到在雄安的岁月,“如芒在背、如履薄冰”的紧张,“时间都去哪了”的焦虑,“千年大计、只争朝夕”的急迫便一齐涌上刘珍君的心头。百感交集化作前行的动力。她说:“被历史机遇选中,我特别荣幸。我们北京挂职干部和这座未来之城一起成长,也将为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继续贡献力量。”

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 | 记者 武红利

流程编辑:U016

版权声明: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或改编。

标签:

业界
移动互联网

©2003-2020 CMS科技网 版权所有       联系邮箱:51 46 76 11 3 @qq.com   浙ICP备2022016517号-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