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文物里的北京》第五集:这个青铜器有点“牛”!——首博镇馆之宝“伯矩鬲”

来源:不止于声 | 时间:2023-05-11 16:44:45

在北京琉璃河遗址的考古发掘中,一件件国宝级青铜器的出土,不断揭开3000多年前在北京这片土地上,周代诸侯国燕国历经八百多年的时光,创造的辉煌城市文明与地域文化。其中就包括迄今为止北京地区出土的青铜礼器中最大、最重的堇(jǐn)鼎,以及1975年出土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M251号墓的国宝级青铜器——伯矩鬲(lì)。


【资料图】

记者刘甜甜采访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展览陈列部主任李亮

记者:我们继续往展厅里面走又看到了一个独立的展柜。这是一件青铜器自己被放在了一个独立的展柜里…

伯矩鬲

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展览陈列部的主任李亮说,提起青铜器,人们通常想到的是鼎。而对于鬲( lì),很多人不仅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,甚至连字音也会读错:

李亮:古代有说法,中空的鼎就叫鬲。鬲跟鼎的形制很像,唯一的区别就是它的足是空的,鼎是实足的。鼎的足是跟它的腹部是隔离的,鬲是连接的。

两个的功能也不一样。鼎是炊煮肉食的,鬲是炊煮粮食作物的。

平民百姓最常用的是陶鬲。青铜鬲都是礼器,贵族才能使用。

伯矩鬲铭文

融合的“融”字,去掉右边的“虫”字,左半边就是伯矩鬲的“鬲”字。这件青铜器为什么被命名为伯矩鬲呢?曾经又是做什么用的呢?青铜器上的15字铭文“在戊辰,燕侯赐伯矩贝,用作父戊尊彝”,告诉了我们曾经的故事:

李亮:在“戊辰”这一天,戊辰就是古代干支纪日法。

燕侯赏赐了伯矩一些贝币,贝币就是西周的一种货币,由海贝穿起来的,大概是十枚一朋。

“用作父戊尊彝”就是给伯矩的父亲戊做了这件青铜器,就是祭器,祭祀用的。

查过文献还有记载,伯矩这个人活跃于西周或者说燕国的上层社会,在这里出现应该是有非常重要身份的,燕侯才会直接赏赐给他一些器物。

我们说遗址重要性、文物重要性,其实很多直接证据就是文字。文字虽然不多,15个字,也没有什么具体内容,但是它确实带“燕侯”。“燕侯”这两个字在像伯矩鬲、堇鼎等很多这样的器物都出现过。确实是能够证明这里是燕侯所在地,肯定是燕国都城的所在地。

记者:伯矩鬲它的造型也是非常的精美…

记者刘甜甜采访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展览陈列部主任李亮

伯矩鬲通高33.5厘米、口径22.9厘米、腹径24.2厘米、重15斤。李亮说,因为器身、器盖、盖钮都采用牛面为纹饰,因此伯矩鬲被俗称为牛头鬲:

李亮:伯矩鬲俗称就是牛头鬲,它全身由7个牛头组成。咱们可以看一下:每个足部是一个完整的牛头,从腿这边看有两个尖角、眼睛、耳朵,然后有鼻梁,这是一个整个的牛头形状。然后每个足部是一个,一共三个牛头形象。在它的盖上面有4个牛头,一共是三种形象、7个牛头。

记者:牛为什么在西周的时候特别重要,我们会把这样的一个礼器的外形用牛来塑造呢?

李亮:牛在西周时期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工具。祭祀的时候有太牢、少牢,其中区别就是有没有牛。牛、羊、猪就是太牢,更高级的祭祀品。所以,有人也推测伯矩鬲可能是一件祭器,对农业、农神的崇拜。

在商周的青铜器中,牛头纹饰较为普遍,但有这么多花样的牛头,却极为罕见。采用传统浑铸法一气呵成的伯矩鬲,将牛首兽面纹的神性美、艺术美、工艺美融为一体,庄重、典雅中透露着雄伟与华贵。在目前已知的商周铜鬲中绝此一件,代表了燕国青铜文化的最高水平,也是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:

李亮:商周时候早期的铸作方法就是浑铸法,一体合成、一个模子做出来的,叫做范铸法。早期的范铸法出来的青铜器可能是一模一件,因为它做完之后都要把模具打碎,所以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件青铜器。

记者:所以这件伯矩鬲也是独一无二的。

李亮:确实是。本身青铜器铸造技术在当时就是比较先进的手工业技术。专家有个争论,就是这些大型的容器、青铜礼器是不是本地铸造的,其实还有不同的看法。但是不管怎么说,确实是我们在西周燕都遗址各种窑址、模、范都有发现,肯定是在本地有铸造青铜器,相当于有一个完整的手工业体系,制陶、青铜器铸造、制玉,还有漆器也能制作。相当于反映了燕国的生产力水平到了一定的高度。

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导师葛英会看来,通过堇鼎和伯矩鬲的文化气质,我们可以窥见燕国先民们的精神世界:

葛英会:鼎和鬲虽然是招待尊贵客人或者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先的礼器,它的产生和天地都是分不开的。应当说鼎和鬲是人类生活中间最基本的、也是最重要的两种东西,所以把它称作天和地。

3000多年前的燕地汲取了南北交通要冲的地理优势,也造就了燕文化敢于担当、包容开放的精神品质和人文情怀。

今天的北京被赋予了中国政治中心、文化中心、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。这座具有3000多年古老文明的国际都市,将继续以勇于担当的时代责任与包容天地的宽阔胸怀,在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中,顶天立地。

《文物里的北京》大型融媒节目

总策划:李秀磊

监 制:李哲勇 边江

统 筹:郭士荧 吴勇

本期采访:刘甜甜

本期文案:刘甜甜

播音:郭炜

制作:梁和芝

新媒体统筹:鲁春艳 刘晶 杨苗 纪佩佩

视频拍摄:张天军 李涟臣 张月娇

后期制作:张天军

美术设计:于浩

新媒体编辑:牛琦 郑乐欣

来源:北京广播电视台

标签:

业界
移动互联网

©2003-2020 CMS科技网 版权所有       联系邮箱:51 46 76 11 3 @qq.com   浙ICP备2022016517号-14